教师是一个从校园到校园的职业,变化了的是身份,从求知的学生到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但不变的是情怀,鲜活的校园是每位师生的精神家园。
3月的校园春寒料峭,12000余名学生从全国各地返回了他们向往和热爱的校园。新学期伊始再次爆发了新冠疫情,根据上级疫情防控工作统一部署,我校需实行封闭式管理,教师被封到校外。但化学作为实践性学科,急需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设置了大量实践类课程。封闭管理,影响最大的是实验课,线上授课相对简单,但效果远不如让学生亲手实践,也不能很好的贯彻实践类课程的教学要求;线下开设则困难重重。学院以年轻老师居多,上有年迈的父母,下有幼小的孩子,都是家庭的顶梁柱,一旦封闭到校园,意味着完全不能兼顾,家庭将会面临较大的困难。
面对两难的选择,对教育的情怀就是我们的答案!我们为人父母(1个、2个孩子),但我们也为人师长(几十个孩子,上百个孩子)。我们的孩子是孩子,学生是别的家长的孩子,也是老师的孩子。在疫情传播的困难情况下,我们要对得起从全国各地千里迢迢返回邢台求学的孩子们!不能由于疫情的原因,仅一墙之隔,因个人的原因进行耽误学生的学习。学生的一门课一辈子也就学这一次,终身的职业基础就是靠这一门、一门的课程来打下。教师克服个人一时的困难,我们的学生将受益终生。
学院中层全部到岗,起到了带头和引领作用,80%实验课老师进校,大家互帮互助,保障了化学实验课100%现场授课。教学管理秩序井然,教学效果得到有效保障。保障教学质量就不是一句空话,这是大家的选择。疫情形势下,朝气鲜活的校园,忙碌活跃的实验室就是我们对教育情怀的最好诠释。
实验课现场开设,梁慧锋教授工作认真负责,每一个无机化学实验、综合化学实验都一丝不苟,直到累得吃不下饭。
王力川老师第一时间进校做实验课开设的准备工作,并全程守在实验楼,做好实验安全和后勤保障。由于实验设备管路老化漏水,维修人员无法进校,王老师就自己动手维修,累得本来就有病痛的腰直不起来。
实验课线下进行,安全管理是保障,镡彩霞老师尽管自己不带实验课,开设实验课的第一时间到岗进行全方位管理,定时定期对各实验室、试剂库各种危险源进行安全巡查,及时排查安全隐患,同时还对学生毕业论文进行指导。
邢翠娟博士爱人在外地工作,夫妻两地分居,一直是自己一个人带着2个孩子;夏爱清博士爱人同样在外地工作,一个人带孩子。两位博士教师将孩子托付给亲朋,同一天主动申请进校,表示孩子别人也能看,我的课我来上,这是我的职责。
杨玉敏老师将两个年幼的孩子交给老人便早早进校,一个人承担了所有化工原理实验课程,这是化工专业最核心的课程,杨老师讲课深受学生欢迎。尽管有疫情,尽管封校,我们的这些孩子照样学得扎实,将来的工作中学生们一定会感谢今天杨老师的现场讲授,也终将得益于自己的亲身实践。
成丽苹、郝永超两位老师各自放下2个年幼的孩子,进校进行有机化学实验授课。
师范技能规范字训练的马龙老师,初为人父刚刚一个多月,放下心爱的小宝贝,进校指导督促同学们训练从教技能。
王彩君老师将84岁摔断腿的老母亲托付给爱人,进校授课,教学管理、学科竞赛指导一项不落。
刚刚入职不到一个月的巴丽思老师带着对教育的深厚情怀和对这个职业的崇敬与践行进校授课。
“学生需要我,岗位需要我”,全体辅导员老师进校工作,深入宿舍,深入课堂,关注学生的情绪和生活,确保学生身体好、学习好、精神状态好。
进校教师利用晚上时间组织指导同学们开展各项活动,践行“无论何时何事,我们师生在一起”。
面对“纯德实学”的校训,我们有坚定的信念支撑,有满腔的教育情怀。真诚的感谢每一位老师:感谢你们的并肩作战,感谢你们的爱校如家,感谢你们的爱生如子!感谢你们的时代担当,敬佩你们对教育的深厚情怀!
感谢胡全敏老师为化工学院全体教师所书:“倾尽丹心育桃李,奉献韶华铸师魂”,化工学院的老师用行动去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