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响,广大毕业生焦灼难安,能否如期毕业成为他们心头的疑云。为确保2020届毕业生顺利完成各项学习任务,4月20日,文学院组织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学生运用“腾讯会议”进行了一场形式创新的毕业论文 “云答辩”。
“云准备”:做足功课,细化流程
不论是对于学生,还是对于答辩教师,“云答辩”都是一次陌生而又紧张的体验。为确保“云答辩”工作的顺利开展,高质量完成学生答辩工作,答辩组的教师们提前几天就开始选定答辩平台、熟悉软件功能、商讨答辩流程、规范答辩细节,对可能遇到的问题一一进行分析,提前“排雷”并做好预案。在答辩前夕,教师们利用周末时间,通过微信、QQ群,指导学生技术操作,修改论文陈述;带领答辩学生测试网络,熟悉软件;为学生讲解答辩注意事项、模拟现场答辩,让学生提前感受视频答辩的气氛;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对部分出现的紧张焦虑的情绪学生给予疏导,鼓励学生轻松“上阵”!
“云观摩”:高效灵活、严把质量关
为确保特殊时期毕业论文质量,学校相关领导和教务处管理人员对文学院的毕业论文答辩安排进行了及时了解和指导,并在10层会议室通过“腾讯会议”进入答辩现场进行观摩。通过“云观摩”的形式进行质量监控,既高效灵活,可以随时观摩,又不影响答辩学生和老师,最大限度保证答辩正常进行、不中断。
“云现场”:严肃、有序又活泼
4月20日下午2点前,答辩组组长刘烨,成员刘丹阳、王玉华三位教师以及18名答辩学生就已进入腾讯会议答辩会场,答辩秘书逐一点名,测试视频、语音,共享屏幕。师生着装得体、精神饱满,答辩现场正式而严肃。
在答辩过程中,教师们严格执行答辩流程,高要求、严标准地对待每位学生的毕业论文。18名学生分成3个小组,每小组学生依次打开视频和语音,3分钟内向老师陈述毕业论文的研究背景、意义和主要观点。答辩组的3位教师共享屏幕、轮流与学生交流讨论,开诚布公地点评学生论文的优缺点,从论文内容到论文格式,不放过任何细节,给予修改、完善的意见。答辩教师们还就论文中的理论知识、具体观点、研究方法、参考文献等方面一一提出问题。之后,学生思考问题,待小组同学完成陈述后逐一作答,并再次接受教师们的点评。直至20点,18名学生全部完成答辩!整场答辩持续了6个小时,答辩教师丝毫不敢放松,持续高强度工作,最终学生收获满满。
在紧张、严肃之余,师生首次尝试“云答辩”的好奇、惊喜、兴奋感也给现场带来些许活泼。答辩老师及时在讨论区给大家留言,提醒大家做好候场、答辩工作,整个过程流畅、有序。
“云答辩”:线上模式大有可为
“云答辩”是对新型论文答辩形式的一次积极的探索,它对学生临场应变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也是对教师论文指导的新挑战。一周前,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答辩1组的师生通过QQ群体验了一次线上答辩,现又有18名学生通过腾讯会议完成答辩,至此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全部学生通过“云答辩”顺利完成毕业答辩流程。“云答辩”流畅、高效、快捷,同时整场答辩都将录屏、截屏,可复查、可追踪的特性保障了答辩过程的公平、透明,也有利于后续的观摩、交流。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实践探索,为文学院后续汉语言文学、秘书学专业,以及全校其他院系开展毕业论文答辩工作积累了经验。
面对智能化教育的发展局面,文学院做好了迎接新挑战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