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初等教育学院2020届专科毕业生线上考试全部结束。本次考试中克服了很多困难,同时也有颇多收获。
一、结合课程性质制定科学合理考核方案。
本学期17级专科教学计划安排了8周的线上教学,第8周结课,第九周考试。结合疫情防控状况,经过初等教育学院领导班子、教研室主任和教师代表集体讨论,经请示教务处,结合课程特点,利用QQ视频会议、腾讯会议、钉钉等线上平台合理安排在线考试形式,将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两个专业的所有课程考试分为三类,并分别制定了命题规范和考核方式的预案,根据《邢台学院关于加强课程过程性考核的通知》(教务处13号)文件精神,结合线上教学特点,适当调整了成绩构成的比例。
第一类是技能型课程,如《幼儿歌唱与训练》、《奥尔夫音乐教法》等课程,加大过程性考核力度,将过程性考核调整为占成绩总评60%--80%,由任课教师在线上教学过程中通过考勤、小作业、小比赛等形式进行评定;终结性考核由课程组老师按照《大纲》要求以题签方式命题,学生利用手机、电脑等现有条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品并线上提交。成绩评判采用考核小组集体评价方式(三人一组、取平均值)进行,同时做好考试分析评价。技能考试要保留音、视频资料和考核档案,教师先保存开学后一并提交
第二类是理论和实践结合的综合型课程,如:《儿歌创编》、《亲子教育》等。终结性考试采用开卷论述、命题创作等方式进行,由任课教师拟出题目,规定时间内学生手写拍照、或录制音视频线上提交答卷。教师注意保存考试过程资料和试卷,开学后按规范整理提交。同时注意做好考试总结和分析报告。将过程性考核调整为占成绩总评50%-70%。
第三类是理论型课程,如:《文学基础》、《中国历史》、《初等数论》等课程。由课程组老师按照《大纲》要求命题,利用融智云考线上考试平台,将试卷导入平台,统一进行线上考试。结合线上考试的特点,加大客观题的题量(分值最高可占80%),减少主观题的分量。将过程性考核调整为占成绩总评40%--60%之间。
针对第三类线上集中考试的课程,建立了钉钉部门群和微信群两个支持平台,在考前做了充分的调研、动员和培训工作,结合平台技术员,针对学生和老师分别制作了线上考试教师手册、线上考试学生手册、线上考试阅卷老师手册,以及客户端安装问题集锦,供师生学习参考。
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台电脑和一部手机用于考试和监考。提前一周指导学生下载并安装考试客户端和钉钉APP,并进行多次测试。4月15日,全天进行了两次模拟测试,确保考试环境和监考平台正常运行,减少学生正式考试时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和意外的发生。期间,通过微信群和QQ远程控制处理电脑和技术问题100多人次,遇到的各种问题全部得以解决,考试准备工作全部就绪。
二、突发问题,灵活处置。
学生遍布全省各地,有的在城市,有的在农村,还有偏远山区,条件不一,提前准备的再充分,突发问题有时还是不可避免。按计划4月16日从早8:10至下午16:40,共安排了四个时段的6场考试。15日的晚间天气预报提示河北东南部局地有雷暴天气,因此做好了应对突发情况的准备,果然第二天一早,5:30就有学生打来电话报告当地发生停电现象,针对这种情况,紧急在微信群和钉钉群发布调查通知,进一步广泛了解情况,随后又报上来3处断网和停电情况。7:30分紧急请示领导并联系平台推迟考试,经过与平台沟通,将第一场的考试调整到晚上19:10进行,其他场次暂时不变。随后一边了解当地维修进展情况,一边指导学生联系就近有条件的地方备考。10:10的考试如期进行,到晚上20:40全部考试结束。
三、严格要求和人文关怀并重。
考前进行了诚信考试的教育动员,并制作了专门的线上考试学生守则,严格考试纪律,建立良好的线上考风,同时本次线上考试活动,也是学生家长和社会对我校管理方面的一次直接认识。考试过程中要求学生全程参与钉钉视频会议,不得退出,并将手机放在指定位置,实时监控学生的考试状态,以保证考试的公平和公正,考试状态通过钉钉视频会议全程静音并录像保留。因为当前全国范围内都在开展网上教学和办公,网络的波动在所难免,个别学生因为网络不稳定,钉钉视频掉线了,监场教师及时通知他重新加入。有一名学生刚开始考试,家中突然断网,考试中断,学生当时就急得直哭,监场老师通过电话安慰她,并让他把事情经过写清,拍照上传备案,老师会请示领导酌情单独安排考试,安抚学生情绪。另一名学生到考试接近结束时才发现提交不了答案,而手机通过流量一直保持视频会议在线,没注意到异常,监考老师马上联系平台技术人员通过后台查看情况,发现该学生的所有答案均未传到平台,试卷显示为 “白卷”,老师及时向学生进行了情况说明,并做了如实记录,后续一并研究解决。针对客观存在的情况,严格要求的同时,体现人文关怀,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管理的温度。
通过这次考试,既考验了我们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也是对我们管理上的一次大考。经过师生的相互配合和一致努力,终于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